宝塔诗茶的作者,宝塔诗茶怎么读

守望风景 头条资讯 1

著名宝塔诗茶的作者是?

著名宝塔诗茶的作者是元稹 。元稹(779年-831年) ,字微之 ,河南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父元宽,母郑氏 ,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“新乐府 ”,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“元白 ”,诗作号为“元和体” 。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 ,授校书郎,后又官监察御史,因得罪宦官遭到贬谪。穆宗登基 ,官职不断升迁。

宝塔诗《茶》的作者是:元稹 。【内容简介】唐代著名的茶诗,应当一提的还有元稹,元稹与白居易同期 ,号称元白。元诗形式有巧思,茶诗也不例外。他曾写过一首宝塔诗,从一字到七字 ,颇为新奇 ,题目即《茶》 :茶 香叶,嫩芽 。茶诗客,爱僧家。碾碉白玉 ,罗织红纱。铫铛黄蕊色,碗转曲尘花 。

《宝塔诗茶》作者简介 元稹[zhěn](779年—831年),字微之 ,别字威明,河南府东都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,唐朝著名诗人 、文学家 、宰相。

宝塔诗,即从一言起句,依次增加字数,直至七字,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...

宝塔诗最有名的一首是:元稹所作的《茶》。宝塔诗 ,杂体诗的一种,是一种摹状而吟、风格独特的诗体 。顾名思义,它形如宝塔。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 ,向下延伸,逐层增加字数至七字句的塔底终止,如此排列下来 ,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,即如塔形、山形。

宝塔诗从一言起句,依次增加字数,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 ,叠成两句为一韵 。直至从一至七字,对仗工整,读起来琅琅上口 ,声韵和谐,节奏明快,有如“鲲鹏展翅 ,扶摇直上”之感 。像这样字数逐句增多,如果把全诗横写,外形就像古代的宝塔一样 ,底宽上尖,中间逐层收缩像等腰三角形。

每句多一个字的诗叫宝塔诗。宝塔诗从一言起句,依次增加字数 ,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 ,叠成两句为一韵 。直至从一至七字,对仗工整,读起来琅琅上口 ,声韵和谐,节奏明快。比如,白居易的《一字诗》:一团茅草乱蓬蓬 ,蓦地烧天蓦地空。争似满炉煨榾柮,漫腾腾地暖烘烘 。

宝塔诗起源于隋朝。宝塔诗,形如宝塔 ,从一字句或两字句的塔尖开始,向下逐层增多,像一个等腰三角形。这里有一首唐代张南史写的《雪》:雪 。花片 ,玉屑。结阴风,凝暮节。高岭虚晶,平原广洁 。初从云外飘 ,还向空中噎。千门万户皆静 ,兽炭皮裘自热。此时双舞洛阳人,谁悟郢中歌断绝 。

宝塔诗《茶》的作者是谁-简介

宝塔诗《茶》的作者是:元稹 。【内容简介】唐代著名的茶诗,应当一提的还有元稹 ,元稹与白居易同期,号称元白。元诗形式有巧思,茶诗也不例外。他曾写过一首宝塔诗 ,从一字到七字,颇为新奇,题目即《茶》 :茶 香叶 ,嫩芽 。茶诗客,爱僧家。碾碉白玉,罗织红纱。铫铛黄蕊色 ,碗转曲尘花 。夜后邀陪明月,晨前命对朝霞。

《宝塔诗茶》作者是元稹。元稹(779年-831年),字微之 ,别字威明 ,河南洛阳(今属河南)人 。唐朝大臣 、文学家。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,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九世孙。元稹少有才名 。贞元九年(793年)明经及第,授左拾遗 ,进入河中幕府,擢校书郎,迁监察御史。

《茶》(宝塔诗)唐/元稹 茶 香叶 ,嫩芽。慕诗客,爱僧家 。碾雕白玉,罗织红纱 。铫煎黄蕊色 ,碗转曲尘花。夜后邀陪明月,晨前命对朝霞。洗尽古今人不倦,将至醉后岂堪夸 。译文:茶香香的叶 ,嫩嫩的芽,诗人和高僧全都喜爱它。茶碾是用白玉雕成,茶筛的筛网是细细的红纱。

《茶》是唐代元稹的古诗 ,出自《宝塔茶诗》 ,元稹是唐朝大臣、诗人、文学家,与白居易同科及第,结为终生诗友 ,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 ”,形成“元和体” 。茶的赏析全诗一开头 ,就点出了主题是茶,接着写了茶的本性,即味香和形美。

这首宝塔形的送别诗《茶》 ,是元稹为友人白居易升任东都洛阳时的欢送会上所作。宴会上,众人各以“一字至七字”作一首咏物诗,标题仅限一个字 。白居易也当场写了一首《竹》诗作诗的前半部分 ,作者从茶叶的外形入手,描写茶叶的嫩芽与芳香,表达了茶与“诗客僧家 ”的亲近。

宝塔诗的起源:宝塔诗最早的雏形始见于隋朝 ,隋·释慧英有《一三五七九言诗》为证。其中从一言至七言的 ,又称为“一七体”诗,如是宝塔词则称《—七令》(词牌) 。这种“一七体”诗(有的从一至九或一至十字),既立题又押韵 ,指物为题,以题为韵,一韵到底。诗人或状物赋形 ,或托物言志。

标签: 宝塔诗茶的作者

发布评论 0条评论)
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